0%

读《在高中阶段养成的应试思维与在大学阶段需要的批判性思维》

读完这篇文章之后,内心久久不能平静。

我的小学、初中、高中都是在乡镇级的学校完成的。回顾之前的教育经历,我遇到过很多老师,有负责人的老师,也有不负责任的老师,后者绝大多数。

我的小学是在村里的公办学校完成的,一个班级20多个同学,都是村里的街坊邻居。学校的老师很少,10个左右。小学的生活,现在回想起来,很模糊。记得比较清晰的是每天回家都要做一大堆作业,每天都盼着星期五来了没有,每周最有趣的课一定是体育课(PE Class)。除了体育课,其他的课毫无趣味。自然课、社会课、音乐课,数学老师想占就占:体育老师不在学校、生病了;音乐课,一个学期能上两节已经很不错了。小学生活最有趣的是:一大帮兄弟经常出去玩,上课传小纸条。老师教给我们的东西虽然很重要,但是也很局限:加减乘除,拼音识字,hello,hello,…,诸如此类。

步入初中前,我爸与我的一次谈话,是我生命里的一个很重要的转折:我爸告诉我,我六年级的毕业成绩很差劲,他去看我成绩的时候,从前往后,翻了好长时间都没找到我的名字。我猛然意识到,我不应该是一个很差劲的人啊,怎么会这样呢?从初一开始,我想向周围的同学、老师、父母证明自己,我努力地学习,认真地准备每一次考试,只要是考试考的内容,我一定好好看,考试不考的,就往后放放。老师也都十分的尽心尽责:只要是考试大纲内的,一定好好教,不是考试内容的,上课连提都不提。至今我还记得我曾经问过我的历史老师:美国的金本位制是什么意思,他也从来没有回答过我。我还记得我曾经问过我的物理老师:为什么斜面体上的物体受力是那个样子,他告诉我:是为了好看。无论如何,初中的生活,到现在我仍然不能释怀。不负责任的老师充斥我的周围,我以为世界就是这个样子。

后来,我有幸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,遇到了一个负责人的物理老师,我才明白,斜面体上的物体的受力原来是有道理的。从高一到高三,那段日子过得很充实,每天都活的明明白白:一切为了高考。高中的班主任是个很负责任的人:只要把我们送到好一点的大学就万事大吉,现在对你们再残酷也是为了你们好!为了让我们足够优秀,他还曾去衡水中学参观学习一个月。至今我还记得,那次参观学习回来后,班级里的氛围大变:一切为了高考的意识更加强烈,多睡一分钟就会变得罪孽;多考一分,干掉千人;同学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,大家表面和声和气,背地里暗自竞争,努力超越对方,每次考试都是证明自己的机会。从学校到家里,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承认:高考是我们唯一的出路,每个老师都为了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,真正的知识,没有人关心,知识点变成了我们翻身的台阶。问老师问题时,只要老师说这个不考,这个问题也就永远终止了。

其实,高中的那段日子,我一点也不喜欢。班里70个同学,一个学期下来,能和10个人有深入的交流已经不错了。我到现在心里还有一个疑问:牛顿会做这些题吗?
看完这篇文章,我心里的答案很明显了:不屑于做。

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,我接收的都是应试教育。我认为,在应试教育下,我所接受到的任何一个观点,很难被质疑。“考试不考”是老师的挡箭牌,你再问就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,你不害臊吗?我曾经记得有一幕:老师在推导一个公式,一个同学问为什么啊?其他的同学竟然表示:这么简单,别问了。

我觉得批判性思维在应试环境下是不被认可的。因为我觉得应试教育培养的是服从意识,无脑接受意识,而不是问为什么的意识。但是,批判性思维对于我们研究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。上周我在上马克思课程的时候,马戎老师给我们讲了当代民族政策,我从他的身上看到了我之前很少见过的东西:批判性思维。他批判当前民族政策的种种局限性,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,之后又拿出自己的调研证据。听他的课完全不是在听观点,而是在听观点与证据之间的桥梁,令人陶醉。

最近,公众号写作、摘要写作的锻炼让我明白:好的文字应该是逻辑的产物。而且,没有什么观点是可笑的,可笑的是证据。我意识到自己现在的写作能力还很薄弱。最后,再补充一句,这篇文章带给我大的收获是:批判性思维能够通过写作锻炼得到提升。